活动专栏

农药所 孙克

十年的耕耘,十年的拼搏,沈阳院农药专业获得了稳定的发展,为沈阳院建院六十周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药专业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转化为主要任务,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树立了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示范形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引领了我国农药的研发方向,促进了农药行业的技术进步。

一、应对变化,注重创新

近十年,国家政策和行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的十七大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提出要求,将科技发展中的创新能力提 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层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创新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创新和产业化运用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并且日益依赖重大科技 设施;农药新品种的开发难度进一步增大,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使仿制农药之路越来越窄,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农药品种的研发力度成为行业的共识;处于 全球农药行业主导地位的国际跨国公司(主要有6家)已经全部进入我国农药市场,并且市场份额在逐年扩大。 同时这些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将研发机构向中国转移,跨国公司农药研发的国际视野与经验、雄厚的资金保障使其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使人类对资源与环境的认识有了更大的飞跃,对农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学农药研发的目标是开发高效、作用机理独特、对人和环境高度 安全的化学物质。

针对变化的形势,农药研发团队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勤奋踏实工作。十年来,所开发的农药产品中,已经有20多种原药成为国内 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其中包括系列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系列光活性除草剂、系列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系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系列三唑类杀菌剂,以及高效杀虫 /杀螨剂哒螨酮、 高效杀虫剂吡虫啉和高效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等。这些研究成果的成功转化,为我国农药行业科技进步、为农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为我国农业病虫草害的防治及保障农 业的丰产丰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建立沈阳院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传统的方法采用吡啶环氯氟代方法。农药研发团队开发出先进行 氯氟代后合环的技术,并在行业中扩散推广,经过在生产中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外产品,同时易于实现自动化的技术。 目前国内95%生产厂采用后合环技术,该品种成为国内杀虫剂销售额最大的品种,也是国际市场的主要供货源,每年的销售额近30亿元。也是国内实现自动化、 连续化生产技术最成熟的品种之一。

磺酰脲系列除草剂。磺酰脲系列除草剂是超高效农药的标志。在这类除草剂生产过程中要进行通盐酸气。国内生产初期均采用混酸或硫酸与氯代盐发生盐酸气方法, 每吨产品产生20多吨废酸和盐,成为制约该类品种的共性问题。农药研发团队开发出利用盐酸成盐脱水的工艺并在行业中迅速推广,目前行业中生产该类除草剂全 部采用该技术并在其它需要通盐酸气的农药品种中得到应用,成为共性技术。每年减少三废排放量20万吨,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国外在新农药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化合物筛选速度和水平成为新农药创制中的瓶颈问题。农药研发团队经过攻关和引进消化,开发出适合国 内新农药创制的高通量筛选技术,成为国内唯一采用该技术进行新农药研究的单位。 采用传统的筛选方法每年能够筛选500个新化合物,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后每年能够筛选20000个化合物,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的新农药科研工作。

国内手性农药多采用拆分的方法进行生产,一半以上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农药研发团队开发出能够避开国外专利的催化剂技术,采用直接手性催化合成的方法生产农药,现已在除草剂金都尔合成上得到了成功应用,为国内手性农药的生产开辟了新路。

在新农药创制领域,继发明新杀菌剂氟吗啉、啶菌恶唑和烯肟菌酯后,1999年发明杀菌剂烯肟菌胺,这四种杀菌剂已经全部完成产业化开发,并实现了批量生 产,市场反应良好。2000年以后,又陆续发明了SYP-3375、SYP-3343、SYP-5159、SYP-7017、SYP-1924等多种新化 合物,这些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环境安全性,正在进行商业化开发,其中多个品种的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望在近几年中实现产业化。

加 强合作,提升农药研发水平。2000年,罗姆—哈斯公司的农药业务部被美国道农业科学公司收购,开始与道农业科学公司合作,除继续进行新农药创制研究以 外,还拓展到产品开发、安全评价及商业领域等全方位合作,双方每年互派研究人员进行科研工作交流,农药研发团队每年有2-4人次到美国进行课题研究。自 2003年,开始了与国际最大的农药公司瑞士先正达及德国拜耳公司的合作,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研究人员已进入到实验室指导及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农药研发团队承担国家"十五"农药科技攻关项目20项(前后两期), 同时负责总共10个课题中的4个课题的管理工作(课题承担单位)。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项(第一期)和1个课题的管理工作,所承担的项目全部顺利的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

二、勤奋耕耘,硕果累累

近十年来,农药研发团队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种科技奖励14项。 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2项,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吗啉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油菜田除草剂草除灵乙酯2002年获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 奖;旱田除草剂精恶唑禾草灵2002年获中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除草剂稀禾定2003年获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辽 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创制高效杀菌剂啶菌噁唑及其产业化2005年获石化行业科技发明一等奖, 2006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创制高效杀菌剂烯肟菌酯及其产业化2006年获石化行业科技发明一等奖,2007年辽宁省技术发 明二等奖;创制高效杀菌剂烯肟菌胺及其产业化2008年获石化行业科技发明一等奖。

近十年来,农药研发团队申请中国专利97项,国外专利11项获得授权专利68项。编制国家农药标准108 项,行业标准24项。发表研究论文185篇,其中外文22篇,SCI检索11篇。

三、抓住发展机遇,更好更快的发展

2007年,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获得科技部批准,进入建设阶段;2008年,国家农药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这两个项目的建设提升了农药专业的硬件设施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于2006年底全面启动了在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2007年7月10日,下发了国科办基 字[2007]50文件,沈阳院的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获得批准。2007年11月23日,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通 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2008年5月30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发文中化投[2008]23号文件,同意沈阳化工研究院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方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实验楼和购置仪器设备。项目新建实验楼面积为45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653万元。其中:实验楼建设投资1143 万,仪器设备购置费用1510万元;全部投资由集团公司以资本金形式投入。

该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提升了沈阳院开展农药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可以促进我国的农药创制研究从分子设计开始就牢牢掌握对环境友好的指标,自始至终考虑对新 结构化合物的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提倡超高效性农药,以有效改善对环境的影响。寻求具有新功能、新作用机制的新活性物,克服原来的不足,增进与环境的相容 性。同时注意植物调控物质的研究,研究如何控制有害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高生物选择性。把技术创新作为关键环节,及时掌握国际前沿动态,力争使我 国成为能发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农药的国家。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引导和支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发改委对于2008年评价得分75分及以上的工 程中心组织实施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评价得分为88分,在参评8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中排名第4位。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 以(发改投资[2008]3257号)文件,批准了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创新能力的建设将促进提供综合、 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成为我国最为完善的、技术水平最高的新农药创制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和产业化技术转化平台。项目创新能力 建设和实施,将进一步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加强新农药创制研究,加快从仿制到创制的转化过程,提高我国农药研究水平和创新开发能力,将农药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建成我国最为完善的、技术水平最高的新农药创制平台和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十年的发展使沈阳院农药专业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 专业配套最齐全的农药专业研究机构,巩固了在行业中的地位,成为主导中国农药行业发展的新农药技术研发机构。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农药研发团队将秉承集 团公司做事: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和沈阳院忠诚、尊重、超越的企业价值观,尽快成为集团公司农药业务的技术支撑力量,促进我国农药自主创新和农药行 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

沈阳院农药专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农药所 孙克